2024年10月9日,瑞昌蜈蚣山二期分散式风电项目风机吊装完成;
10月15日,峡江光伏发电项目一期70兆瓦峰农光互补项目并网成功;
10月20日,瑞昌蜈蚣山二期分散式风电项目、南康隆木乡一期风电项目并网成功;
12月10日,南康隆木乡二期风电项目风机吊装完成;
12月20日,南康隆木乡二期风电项目并网成功;
12月31日,武宁太阳山风电项目并网成功。
2024年,江西新能源公司以“创新驱动、价值创造”为导向,同时开工4个高山风电项目与1个光伏项目,总建设容量达322兆瓦,以十足的干劲全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
拼劲:凝聚合力 铸“四优”工程
一块块光伏板向阳而生,一台台风机拔地而起。这正是江西新能源公司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全力以赴、不懈拼搏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走进白鹤岭风储电场,再一次刷新对智慧化场站的认识。无线测温装置、智能巡检机器人、全自动线路巡检无人机……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展现着数字化、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魅力,大屏幕上运行数据实时滚动更新,所有机组设备的运行状态清晰可见,科技的力量让这座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更加高效、智能。
作为集团公司在赣建设的第一个智慧化场站,白鹤岭风储电场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场站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凝聚了项目建设者们无数的智慧与心血。为了确保工程与生产无缝衔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的并网投产任务,江西新能源公司提前谋划部署,从系统内精心抽调业务能手、班组精英,组建白鹤岭风储电场生产准备小组。
“作为公司智慧化场站建设的首批开拓者,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全身心投入,严格依据标准与规范,以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打造标杆智慧场站。”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生产准备小组轰轰烈烈地开展“高质量保投产”夺旗攻关劳动竞赛,力求在各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为白鹤岭风储电场的顺利投产与高效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为使生产信息清晰直观,管理更加高效有序,他们巧用颜色、标识、图表等直观视觉信号,将繁杂的生产信息,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了设施标准化与目视化管理新模式,像这样的优化意见就有200余项。
在“百日攻坚”行动的关键阶段,该公司围绕项目建设、创新创效、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职工建言献策活动,还精心组织召开了我有“金点子”座谈会,充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项目推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韧劲: 持之以恒 破解攻坚堵点
京九铁路、京港高铁是我国铁路运输网络中最为繁忙的干线,列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江西新能源公司开发的峡江光伏发电项目一期70兆瓦峰农光互补项目送出线路的6号至7号塔架、10号至11号塔架就需要分别横跨这两条铁路干线。于是,外送线路如何实现“双跨”,成为该公司工程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铁路运行时不能进行作业,难道真要‘逼停’才能施工吗?”
“铁路停运不可能,那凌晨高铁不运行的几小时窗口期我们能不能干呢?”
为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该公司主要领导带头蹲点项目,与大家一同拓思路、解难题、破壁垒,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硬是凭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顽强意志,秉持“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的坚定信念,成功赢得项目施工窗口期。
与此同时,该项目部先后召开十几次专题研讨会,制订针对跨越京九铁路与京港高铁的两套专项施工方案。从施工前的筹备规划,到施工时的步骤把控;从人员的精细分工,到设备的合理调配;从双跨线路塔架物料的提前准备,到安全防护设施的周全布设 ,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考量与精心安排,全方位为项目施工的安全与高效提供坚实保障。
“那段日子,项目部的每一个人像开了挂似的,硬生生把原本计划9天的塔架施工架设期压缩到了4天。而且,我们精准把握仅有的2小时窗口期,实现了架空双跨线一次性成功通过。”项目经理邱慎之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之情溢于言表。“大家虽然都累得筋疲力尽,但在看到线路通过的那一刻,就都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有的更多是干成功的激动。”
狠劲:重锤钉钉 再树“红旗渠精神”
400米的道路在平地上一天就铺设完成了,但是位于武宁太阳山海拔1300米处的395米道路,却成为该公司项目工程人员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崖上无闲鸟,石间难长篙。坚岩开巨壑,危崖架通桥。” 项目施工现场,悬崖峭壁林立,岩石坚硬无比。该公司项目工程人员先后调用国内顶尖的5字头、6字头炮机,但即便火力全开,岩石依旧纹丝不动。而此时,前方又出现了大冲沟,所有人都有些气馁。
艰难时刻,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郑茂直插施工一线,第一时间调集各方专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该公司针对花岗岩特性,全力寻找合适的施工机械;围绕大冲沟难题,深入探索施工方案;积极做好工程准备,争分夺秒地调动施工物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适合花岗岩地质层开挖的钻裂一体机终于找到了,坚硬的花岗岩终于破开了。为了最大限度节省钻裂一体机来回加油的时间,该公司项目部集思广益,在施工现场就近开辟临时加油点,并且安排人员两班交替作业,采取“人歇机不歇”的高效作业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成功解决攻关难点。
原本几乎不可能开挖的395米路段,从最初的寸步难行,到每天能够推进2米、5 米、10 米……凭借工程人员不服输的劲头和攻坚精神,最终成功抢通,为项目推进打开了全新局面。如今,武宁太阳山风电项目已正式并网发电。
2024年,江西新能源公司全体职工团结一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接连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与挑战。展望未来,追求卓越的大唐人,以奋斗姿态砥砺前行,把风机化作如椽巨“笔”,以光伏铺就广阔之“卷”,持续为绘就绿色画卷而不懈努力,谱写中国大唐在赣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