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柴骏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大家要向他学习。” 金秋九月,刚回到三门峡发电公司班组一线的热工主管柴骏,面对同事们的祝贺,他的笑容带着几分腼腆,眼神却愈发坚定自信。
“全国电力行业竞赛个人季军”“河南省行业竞赛第一名”“集团公司优秀调考选手”…… 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柴骏扎根热工领域的执着坚守,更是对电力事业的赤诚热爱。13年,他完成了从普通检修工到行业技术尖兵的华丽蜕变。
设备安全是机组稳定运行的核心保障。“热工人员的眼睛里不能有小问题”,柴骏始终以25项反措为标尺,在生产现场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面对2号机TSI系统屏蔽线敷设不规范的难题,他蹲在狭窄空间里,举着手电筒仔细排查两小时,终于揪出这个藏在电缆槽深处的隐患;为了消除4号机DCS系统电源模块压降增大的缺陷,他凭借万用表上微弱的数值波动顺藤摸瓜,精准定位隐患根源;当发现炉压取样管路未做冗余配置时,他顶着锅炉本体的高温攀爬作业,手绘改造图纸,新增的独立管路如同给机组装上了“双保险”。
5号机组检修期间,柴骏的办公桌上始终摊着两张图纸:进度网络图上,每项任务都用红笔清晰标注着时间节点;缺陷统计台账上,106项问题被他逐一核查划去。作为检修负责人,他编写的42份作业文件包,细致到每个步骤的工具清单、安全注意事项,成为该公司推广的范本。检修中,柴骏发现汽轮机轴向位移安装存在0.1毫米偏差,当即要求返工:“热工数据差之毫厘,运行时就可能谬以千里。”最终,机组修后设备再鉴定合格率达100%,启动后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超300天。
2024年,柴骏牵头负责百万机组一次调频合格率提升攻关项目。他带领团队在集控室连续值守20多天,分析上万组运行数据,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当项目斩获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时,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着光:“数据不会说谎,合格率最终稳定在100%,我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没有白费。”如今,该公司5台机组一次调频合格率全部达标,其中两台机组更从对标排名落后逆袭成为行业标杆——这些成绩,都浸透着柴骏的心血与汗水。
13年来,柴骏累计排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70余项,小到火检冷却风机指令信号的脉冲时间设置优化,大到主保护逻辑的延时参数调整,每一处隐患的消除,都为机组筑牢一道安全屏障。
“一个气动执行器换新要花8000元,修修还能用,可不要浪费。”在柴骏的带动下,热工班组有了个特别的“修理厂”:废旧的执行器零件整齐码在架子上,经拆解、清洗、换件、调试后,又能重新“上岗”。仅一年时间,这个团队就靠修旧利废为公司节省70余万元。
柴骏的办公抽屉里,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技术心得—— 仅凝泵变频器转速波动的解决方法,就占了足足半本。这个看似简单的技术改进,每年能为公司省下200多万元电费。他的工具箱里,总放着几个贴有“复用”标签的零件盒,里面装着回收的接线端子、固定螺丝。“自家设备自己修”的理念在班组落地生根。在他的带领下,26台气动执行器、43台电动执行器实现“重生”,也让“价值创造”在公司落地生花。
让每一度电都带着温度,让每台机组都安全运行。13载春秋坚守,柴骏在热工岗位上,用匠心写下属于自己的奋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