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奋斗大唐人
图纸“突围战”
来源:吕四港发电公司
作者:李宏伟
日期:2025-05-27

在大唐吕四港发电公司2台100万千瓦扩建项目施工现场,5号、6号锅炉钢架正一节节向高空延伸。作为集团公司在江苏首个百万千瓦级煤电项目,眼下最紧迫的“战场”不仅仅在轰鸣的施工现场,也在一沓沓尚未到位的施工图纸上。

设计方江苏电力设计院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吕四港发电公司的20多份关键图纸被夹在多个重大项目之间。主厂房中间层、运转层框架图及楼板结构图、烟囱上部结构图、主厂房零米地埋管施工图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供应滞后,让现场施工如同被绊住了脚:锅炉钢架吊装等不来结构详图,设备基础浇筑缺了定位依据,每日的施工进度如悬在心头的倒计时,牵动着项目团队的每一根神经。

投影仪上,主厂房施工进度曲线与图纸交付计划形成的偏差,像一道醒目的红色警报。“必须把图纸‘抢’出来!”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锋在项目推进会上,手指重重叩击着铺满图纸的会议桌。他与分管领导石建明多次前往设计院,协调图纸交付事宜。“我们不是来催图的,是来一起拼进度的。”石建明在联合办公会上的这句话,让原本紧绷的协作氛围逐渐破冰。

该公司工程设备部车欣炜是催图小组的一员,他长期驻点设计院。“主设的办公桌上堆满各业主方的催图函。”回想起第一次去催图时的情景,车欣炜仍记忆犹新。他深谙“硬催不如巧协同”——通过多轮协调会与设计院共同梳理施工节点,他在需求清单上明确标注关键线路优先级,“咱们先打通锅炉钢架和主厂房两条关键主线,高标准出零米,地埋管施工图可以分区域分批出,这样既能保节点又能减轻设计压力。”他把整理好的“优先级清单”递给设计院项目负责人,对方盯着图表上清晰的逻辑线,终于点点头:“按这个顺序来。”

当设计院在青龙山庄封闭出图时,车欣炜多次前往现场协调。他主动对接土建、机务、电气、热控等专业的主设,敲定提资节点:凌晨2点,当主设盯着屏幕上第6版修改的运转层配筋图揉眼睛时,他悄悄递上温热的咖啡;周末加班时,他协助整理技术文件。“咱们一起努力,确保节点可控。” 他常与设计团队沟通的这句话,让双方从“被催图”的抵触,逐渐转变成“一起攻坚”的默契。一次,主设王工对着反复调整的运转层配筋图皱眉,车欣炜凑上去,“现场钢筋班组随时待命,您看能不能先出基础部分的详图?我们可以同步做支撑体系。”两人对着电脑屏幕比划半小时,最终敲定“分批出图、交叉施工”的方案。

最紧张的一次“抢图战”发生在4月12日。现场突然发现 6号机组循环水管沟走向与地勘报告存在偏差,急需对应的桩位图调整基础设计。车欣炜带着施工方的实测数据,在设计院结构专业整整协调16小时:从说服主设启动加急流程,到协调勘察专业复核数据,再到陪着绘图员逐根桩号核对坐标,最终在次日清晨6点完成5册桩位图的电子版确认。图纸通过邮箱即时发回现场,他靠在设计院走廊的沙发上短暂休息,手机屏幕还显示着与现场负责人的对话:“图已发,注意查收。”

如今,主厂房中间层图纸比计划提前3天到位,锅炉钢结构详图偏差缩短至2天。车欣炜的手机里存着上百张与设计人员的聊天截图,从“今天能出图吗”的询问,到“辛苦了,喝杯茶歇会儿”的叮嘱,记录着这场“纸上战役”的温度。他用90次往返设计院的车程、60份需求分析报告、凌晨1点的20通协调电话,编织出一张横跨设计与施工的协同网络。

夕阳下,5号机组钢架上的焊接火花与办公室的灯光交相辉映。当烟囱图纸通过电子传输送达现场时,施工队长感慨:“这些图纸背后,是高效协同的‘进度条’啊。”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27 0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