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发电厂的电子间、工程师站里,仪表盘微光与屏幕亮芒交织,各类设备运行的细微声响流转其间。该厂热控班班长王琦媛穿梭于控制柜前,指尖轻触参数按钮,目光在数据与图纸间精准切换。
这份设备与数据间的从容笃定,源于多年的深耕不辍。王琦媛始终以“高严细实”的标准扎根热控岗位,既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带领班组攻克难题,又在团队中凝心聚力,引领共同成长。2022年至2025年,国家级QC小组成果3项、省级QC小组成果4项以及江苏发电公司“金牌班组”“先进集体”“本质安全班组”“优秀党务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正是对她勤奋与坚守的最佳佐证。
2014年入厂、2015年加入维护部热控班,王琦媛从设备验检起步,逐步摸索信号控制原理,从单点设备到复杂控制领域稳步前行。直到一次独立操作的任务,打破了这位初入职场人的岁月静好。
“1号炉石膏排出泵B排放门信号异常,请班组派人处理缺陷。”运行人员急促的指令,给这位班组“小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彼时班组成员分身乏术,从未独立处理此类故障的她,暗下决心攻克难题。
查阅资料、对照图纸,一步步排查后,她成功化解危机。顺利完成任务后的王琦媛并不满足于此,之后的日子,仿佛开启了“一键加速”模式,工程师站、各类电子间随处可见她的身影,顺逻辑、找缺陷、测点位、做试验……一支笔、一张纸、口中念念有词地梳理逻辑、认真思考的模样成了大家对她最深刻的印象。“我试试”的口头禅逐渐变为了“我可以”。
提起那段和信号逻辑“死磕”到底的经历,王琦媛并不觉得辛苦,语气中满是谦虚。
“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很幸运能有张雷、王轶……这么多的好师傅耐心地指导我。”
“我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人了吧。”她打趣道。
除了把功夫用在平时,入厂以来,她经历了2次A修、2次B修、8次C修。每年参与的技改项目,她都格外珍惜,从辅机干到主机,从压力开关、变送器的校验,到DCS系统每一个组态逻辑的建立,每一个操作、每一项任务她都严谨细致、稳扎稳打。而每次任务后的总结报告,她也毫不含糊,反复复盘、精益求精的较真劲儿,成为她技能水平持续提升的又一“利器”。
2023年9月,成为热控班班长的王琦媛,尽管带队时间不长,却对班组建设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每位组员对热控工作的掌握程度她都了然于心,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保障大家既能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又能在实践中弥补不足、提升技能,让整个班组形成“人尽其才、各展所长”的良好氛围。
“热控专业是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神经中枢’与‘智慧大脑’,‘事无巨细’‘精益求精’将伴随着热控人的一生。”王琦媛常常这样叮嘱大家。
作为班长,她毫无保留分享成长经验,用“知识拼图”的生动比喻,通过“传帮带”将所学所悟传授给徒弟。日常里,她把组员当家人,拉家常、多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工作中,多支持、共钻研;生活中,同娱乐、融真情,“大媛姐”成为大家最信赖的依靠。
“关键是为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盼头。”每当被问起带领队伍的秘诀,她总是笑称自己为“摆渡人”。在她引领下,张锦隆成长为技术员,王省、王子怡晋升组长,丁晨宇斩获全国电力行业热控自动化岗位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及“团体季军”。今年1号机组C修中,她带领团队拆解“不可能”的挑战,20余天内完成61个柜子、14000多个点的调试,成功实现1号机组NT6000智能控制系统100%自主可控改造,助力南京发电厂成为集团公司首家全流程控制系统自主可控的超超临界火电厂。
“在媛姐带领下,大家都在进步,我可不能落下。”这是组员们常说的话,也是王琦媛引领作用的最好证明。
1号机组C修期间,她持续低烧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日夜扎根现场,日行近三万步,创下连续25天驻守电厂的记录。从前期技术调研到后期调试投运,她全情投入:深夜研讨会上,与厂家反复推敲控制逻辑;炎热机房内,逐线核对信号接线。
她牵头组建“热控青年学习社”,定期组织技术交流、案例分享、图纸讲解,让年轻人在实战中快速成长。她用行动证明,“卓越”不是遥不可及的标签,而是潜心钻研的韧劲、带队伍成长的真心、面对困难的担当。
从初入职场的“小白”到独当一面的班长,王琦媛在南京发电厂的“神经中枢”里,用匠心守护机组安全运行,用奋斗书写电力人生,更用行动照亮身边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