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骄阳似火,彭水水电站外的江面泛着刺眼的白光,空气仿佛被烈日点燃,连呼吸都带着灼热的气息。
检修闸门270廊道闸门旁,该公司水工班组的田维权、余梅、周玲等人正弓着腰忙碌着——此刻,他们正在为电厂自动化设备铺设“神经脉络”,这场与高温的赛跑,容不得半分懈怠。
只见田维权蹲在闸门处,左手扶着穿线管,右手捏着监测电缆缓缓推送,小心翼翼将监测电缆穿过直径不足10厘米的穿线管,粗糙的手套被线缆磨得发亮。“管线里有毛刺,得慢着点,小心手。”他头也不抬地叮嘱身后递工具的周玲,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
不远处,余梅正半跪在发烫的水泥地面上处理断裂的电缆接头。她左手按住电缆,右手握着剥线钳精准发力,动作干脆利落,丝毫看不出疲惫。“这里得重新做密封,高温天气最忌讳接头受潮。”她边说边往接口处缠防水胶带,额前碎发已被汗水粘成蛛网,指尖在烈日下泛着微红,那是长时间暴晒留下的痕迹。
万庄蹲在通风口旁,正用热熔枪封堵线管接口。高温让胶体凝固得更快,他必须赶在胶水变硬前完成操作。
正午的阳光愈发毒辣,周玲来回穿梭在器械堆和作业点之间,安全帽下的脸颊晒得通红。她刚把一卷新电缆和长长短短的管道扛到闸门平台,厚重的电缆盘压得肩膀生疼,可她顾不上其他,转身又去调配绝缘胶。“师傅们,先来喝点水歇会儿吧!”看着大家被汗打湿的脸,周玲给大家递去了水。
田维权用袖口擦了把汗,望着整齐排列的电缆线路,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这截搞定,下午这一段就能接上自动化监测系统了。”余梅直起身活动了一下腰,望着奔腾的乌江,语气坚定:“是呀!这些电缆是自动化系统的‘眼睛’,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提前预警。那我们的努力才不白费呀。”
此刻,江水依旧奔涌,而水工班组的故事,仍在高温下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