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心语: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劳模表彰大会,亲历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感动与自豪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并非我个人的勋章,而是对全体电力劳动者的礼赞,凝聚着各级组织的培养与关怀。作为一名水电行业的代表,我深知自己肩负着能源保供的神圣使命。我将牢记嘱托,以归零心态再出发,保持本色、继续努力,用实干践行初心,为能源强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刘丰,龙滩水力发电厂设备部机械设备点检长。在龙滩水力发电厂震耳欲聋的机组轰鸣声中,他的身影始终如磐石般坚守。24年扎根水电一线,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行业标杆,用匠心书写了“守护机组安全、点亮万家灯火”的传奇。
扎根一线用坚守诠释匠人担当
2000年,刘丰初入水电行业,便与水电机组结下不解之缘。从云南柴石滩到广西龙滩,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到金沙江溪洛渡,他的足迹跨越祖国大江南北,参与建设十余座大型水电站。2004年,龙滩水力发电厂70万千瓦机组安装任务启动。面对国内技术空白,他白天扎根现场摸索工艺细节,夜晚伏案研究国际规范,硬是攻下“转轮同心度偏差超标”等难题,连续两年获评“质量先进个人”。
2016年,已在行业深耕16年的刘丰主动请缨援建位于香格里拉雪域高原的去学水电站。该地区海拔4000米,氧气稀薄,昼夜温差极大,施工期间更遭遇20余次地震与泥石流灾害。刘丰带领团队白天抢修设备,夜间打着手电筒编制应急预案,不顾高原反应仍坚持指挥。历时18个月,他们硬是在“生命禁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电站,为藏区3万户家庭送去光明。
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妻子含泪抱怨:“你心里只有机组!”他却说:“机组转起来,老百姓的灯才能亮起来。”
技术攻坚以创新突破行业极限
2020年,刘丰发现5号水轮机转轮叶片出现贯穿性裂纹,这是国内首次同类故障。常规修复需15天,但检修窗口期仅剩8天。他大胆创新“阶梯式焊接+实时应力监测”工艺,带领团队72小时不眠不休试验参数,最终提前7小时完成修复,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超1200万元。该成果获评集团公司“十大创新案例”,并推广至全国12座水电站。
他主导编制的《设备健康水平评价细则》,首创“数据+经验”双轨评估模式,推动电厂检修效率提升40%,累计节约成本超700万元。
2023年,面对国内首台70万千瓦机组大修,他创新采用“三维建模预装”技术,将工期从90天压缩至82天,创行业最短纪录。他主导的“数字孪生机组”项目更实现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8%,成为集团公司智慧水电标杆工程。
传承匠心用责任点亮行业未来
“技术可以突破,但匠人精神必须传承。”刘丰将24年经验凝练成40余部技术标准、4项行业规程,其中《混流式水轮机维护检修规程》填补国内空白。他独创“理论+实操+创新”三维培养体系,带出的12名徒弟中,1人获全国技能竞赛金奖,3人成长为省部级技术专家。
他制定的“零违章、零缺陷、零渗漏”管理标准,推动电厂连续5年安全生产“零事故”;发表的《设备隐患全流程管理》获全国电力创新特等奖,被行业誉为“水电设备管理教科书”。
面对赞誉,他说:“把每颗螺丝拧到极致,把每次检修做到完美,就是对‘工匠’二字最好的诠释。”
平凡之光照亮新时代劳动者之路
从“广西工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技术能手到全国劳模,刘丰用行动证明:伟大始于平凡的坚守,卓越源于极致的追求。他带领团队累计增发电量超过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00万吨;主导的6项专利技术,每年可为企业增效超2000万元。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灯火的璀璨光芒里,刘丰始终如一地守护着机组的“脉搏”。他说:“我的使命,就是让每一滴水都化作光明。”这质朴的誓言,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照亮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砥砺奋进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