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首页 > 党的建设 > 青春大唐
宝鸡热电厂:激活人才成长“一池春水”
来源:宝鸡热电厂
作者:杨浩东
日期:2025-09-26

“最后,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当隽文佳把这句话说完,宝鸡热电厂青年职工交流座谈会的现场,掌声像潮水般涌了起来——这位全国首届“红旗杯”班组长大赛三等奖得主,用自己的成长故事,给在场年轻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样的“闪光时刻”,在宝鸡热电厂并不少见。近年来,该厂始终践行“以奋斗者为本,让奋斗者出彩”的人才理念,把“人才强企”的目标落到实处。从师带徒的“手把手教”,到冬夏时节的“岗位实战练”;从三年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规划”,到青年职工的“薪火接力”……一套“全链条”培训体系,让这里的每一位职工都能找到成长的赛道,为企业“十五五”发展扎稳了人才的“根”。

机制破局:给人才成长“搭好骨架”

要让人才冒出来,先得有科学的“培养蓝图”。宝鸡热电厂创新出台《三年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把“培养谁、谁来教、怎么评”拆解得明明白白:生产部门要抓技能人才,技术部门要育攻坚骨干,管理部门要提综合能力,每个部门的责任都“钉”在纸上。针对管理、技术、技能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工,该厂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培训,确保培养不“走过场”。

传统的“师带徒”,在这里也迎来了“迭代升级”。该厂统一给师傅发放“备课本”,要求把知识点、重点难点一条条写清楚;徒弟也有“学习笔记”,不仅要记技术要点,还要写实操心得——人力资源部定期来“抽查”,每年会对优质完成培训的师徒予以奖励。

更贴心的是,该厂结合“多通道”发展平台,遴选一批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当“技术专家”。他们既要牵头解决生产现场的“硬骨头”,还要带徒弟、传手艺。汽机专业的张金凡创新性地对2号高位酸罐进行改造,解决了化学水处理2号高位酸罐泄露的问题;对2号机组凝汽器加装了机器人在线清洗装置,提高了机组真空及机组运行经济性。在技术攻坚的同时,他带出2个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职工评职称、技能等级,该厂人力资源部会提前审材料、划重点,这几年通过率一直在93%以上;要是有职工技术拔尖,该厂会推荐去参加行业、集团公司的人才选拔。此外,针对“风光火储”的现代立体化发展格局,该厂重点开展新能源项目管理、电量营销、现货交易、碳资产管理、综合能源、多能互补和辅助服务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转型升级储备核心力量。

技能筑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以前是厂里催着学,现在是我们抢着学。”各类技能比武、竞赛舞台成了大家争抢的“香饽饽”,金牌教练李建军的感慨,生动道出“大练兵”活动的深入人心。这份“学习热”,源于宝鸡热电厂把“练兵”融进日常。迎峰度夏、保供度冬、机组满负荷运转,该厂开展“生产岗位大练兵”——谁能最快处理机组参数波动,谁就是“岗位明星”,从拆螺栓的力度到仪器校准的精度,都有师傅盯着教。包括设备大小修,也会提前列好“培训清单”:修哪台设备、要学哪些技术、怎么考核效果,一条不落,实现培训覆盖率100%。这些年检修人员的技能提升,职工们都看在眼里。

在区域融合发展的机遇下,该厂选派精锐技术骨干赴兄弟单位参与联合检修。在跨单位交流协作中,职工不仅积累了复杂工况下的实操经验,更实现了“技术互学、能力互促”,提升实战水平。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集控辅控交叉学”。结合班组人员调配需求及机组运行实际,该厂统筹安排职工跨专业跟班学习,签订《师徒结对协议》,组建“一对一帮扶小组”。这一举措打破了专业间的人才壁垒,推动运行人才横向流动。宝鸡热电厂运行队伍逐渐向着“一专多能、全岗适配”的全能型方向发展。

备赛攻坚:把“好苗子”炼成“顶梁柱”

要让职工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宝鸡热电厂有一套“科学备赛经”。每年年初,《年度教育培训项目表》《年度技能竞赛项目表》一出来,各部门就开始“选苗子”:先看日常表现,再搞实操考核,把最有潜力的职工挑出来,通过行业的专家、厂里的导师,还有往届拿过奖的“师兄师姐”,手把手带着练。这样的“精准辅导”,靠的是“闭环管理”。班组每周查训练进度,部门每月考效果,人力资源部每季度“回头看”,该厂每半年根据成绩兑现奖惩。正是这份“较真”,让职工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捧回的荣誉证书越来越多。

5年时间,宝鸡热电厂的“育人课”结出了累累硕果:国家行业级人才2名、陕西省技术能手2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5名,11人在各类竞赛中获评“优秀个人”,团体赛还5次冲进前三。这些人才覆盖运行、检修、燃料、化学、法务、财务等专业,全方位彰显该厂在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相较于以往,该厂不仅突破了“国家行业级荣誉”,还培养出一大批青年干部——这些荣誉,不只是一张证书,更是企业发展的“硬支撑”。

“以前总觉得‘人才’离自己很远,现在发现,只要肯学、肯干,自己的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刚刚在2025年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勇夺一等奖,被授予“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的95后周硕辉说。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锅炉新工,到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用7年的时间诠释着“平凡岗位从不是限制成长的枷锁,而是孕育奇迹的沃土”。

薪火传承:让“后浪”接稳企业发展的“接力棒”

当宝鸡热电厂的检修平台上,热控的青年新工黄熙雯熟练地校准着压力表,身旁的老师傅笑着点头;在集控室里,刚入职一年的冯家骏准确地判断了热风关断门卡涩的原因,并及时配合检修完成了消缺——这些年轻的身影,早已不是初入厂时的新人,而是接过前辈手艺、扛起岗位责任的“新生力量”。

这份快速成长,并不是偶然。从“师带徒”的手把手教,到领导干部“一对一”的点对点帮,宝鸡热电厂为新职工铺就的,从来不是一条“速成路”,而是一条“稳扎稳打、工学结合”的成长进阶路。正是这样“重实效、接地气、有温度”的培养,让新职工不仅快速掌握了技能,更读懂了“以奋斗者为本,让奋斗者出彩”的人才理念,深度融入了“人才强企”的发展蓝图。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7 0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