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一天下午,咨询公司市场部经理闵旭聪在部门的白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淮北国安电力有限公司二期2×660MW超超临界机组设备监造项目”,意味着今年以来咨询公司中标了第二个系统外火电项目。
“出中标信息啦,闵经理?”
“是呀,终于又中了一个,不容易啊”
……
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点击声如雨点般错落,时而夹杂着各种“XX经理您好,我是北京中唐电的,我正在投您这边一个XX标,有几个地方不太清楚,麻烦您解释一下”的电话声,这就是咨询公司市场部的日常。
风雨同舟 守望相助
咨询公司市场创新部成立于2016年,2019年名称变为市场部并延续至今。目前部门的人员除了新毕业生老幺,其他人都是2016年部门刚成立时就在了,一路风雨同舟,伴随部门发展壮大;从年龄上,20+、30+、40+、50+,这样凑巧又整齐的老中青组合,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合作模式和默契。
闵经理年龄最大、资历最深,从咨询公司成立之初就在,对公司发展历程、设备监理监检以及市场开拓都如数家珍,是部门当之无愧的“大家长”。谭博是除经理外的老大哥,为人豪爽直率;孔令哲是心思细腻又逗趣幽默的二哥;在老幺来之前,35岁多的党世强被两位大哥保护又偶尔挤兑,还被戏称为“小孩”;有了老幺,年龄甚至和老大哥们的孩子同龄,在这个团队中成为了又是同事又是家里小孩的角色。
常年的共事相处又有着独特的年龄差异,在工作中逐渐转化为毫无保留的相互帮助和团结协作。“一个项目的标书都是一个人负责的,但是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不用微信打字,在工位上说一声,就能得到很多回应”,这就是市场部高效又直接的沟通方式。
标书制作 精益求精
“投标无小事,成败在毫厘”,孔令哲作为部门标书电子加密和上传的最后一道“守门人”,对此深有体会。“有一次上传标书的附件里报价单位是万元,系统里手动输入的时候我就理所当然的按照万元填写,结果开标的时候才发现单位是元,一下子报多了几个亿。”说起这件事,孔令哲现在还心有余悸。因为细小的失误或者笔误导致流标或废标,进而几周、几个月的努力和准备付之东流,在投标市场上屡见不鲜。“在你觉得工作内容非常熟悉、熟练的时候,正是要出问题的时候”,闵经理的总结一针见血。
通过积年累月的投标,市场部形成了一套可以变幻和运用的通用模版,并形成了观测市场价格动态变化的报价数据库,大大提高了投标效率和中标数量。尽管部门人员的性格迥异,但在这份追求完美的工作中,都做到了绝对的细心和细致。
迎来送往 人情练达
不间断的电话铃声和络绎不绝的同事问讯、客户来访是闵经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很多经理和同事都是我看着进入咨询公司并成长起来的”,由于年龄和资历,更由于热心耐心的给同事们帮忙,闵经理被亲切的称为“闵大叔”。长期在和各大设计院、招标方、总包单位和业主方多方的联系沟通中,闵大叔收获了广阔的“朋友圈”。问起诀窍,他说没有什么特殊的,一是专业知识过硬,二是保持真诚。真诚的和对方相处,站在客户角度,认真的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意识,就是做好服务监造和打造咨询品牌的核心。
耳濡目染,部门的其他人员也渐渐摸索出自己的市场接洽道路。作为部门的老大哥,谭博近年的成绩非常亮眼。在疫情无法走访客户的情况下,他通过积极热情的电话联系,与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拿下了好几个中标项目。按照闵大叔的话说,与对方经理处成了“素未谋面的好兄弟”。
对于市场部来讲,世事洞明就是明白专业素质过硬才能在市场开拓中走的更远;人情练达从不是套路和一场交易,而是一场精进工作又磨练自身、以真诚换真心的修行。
行稳致远 再创佳绩
市场部去年的成绩十分亮眼。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投标模式发生重大变革:由单一的线上投标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中标所考虑的因素更为多元,将客户交流走访与合作关系维系纳入重点考量范围。经过一季度的调整和反思,新的工作模式逐步走向正轨,在万物复苏的季节收获了不断中标的消息,终于迎来属于市场部的春季。
响应集团公司大力开拓市场的号召,咨询公司正在积极探索与其他分子公司、项目部联动的市场开发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里,有很多知名公司销声匿迹,也有很多新星冉冉升起。大浪淘沙中,咨询公司的监造品牌像一颗珍珠,洗尽铅华又始终难掩光彩。做为品牌背后的市场人,这个独特的老中青团队唯愿像一颗颗沙子,在二次创业的征程中用自身的微弱之力打磨咨询这颗珍珠,让广阔天地中更多的人认识我们、认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