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唐光光伏站春意盎然的水天相接中开始,在正午实验室检测分析的双重乐曲里升华,于夜晚付出等于收获的心满意足中结束。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时近立夏,大唐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电气所专责杨庆贺正在准备开展唐光光伏站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眼前一片美好的湖光春色,他却无心看风景。
4月以来,安徽省凤阳县处于少雨期,部分渔光互补鱼塘水位下降,船只无法通行。此时又正值光伏站年度预试周期,想要去往箱变平台进行试验,只能身着类似采莲人特有的橡胶背带裤和胶鞋,抬着试验仪器,在淤泥之中缓慢前行到各个试验地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昨晚才教女儿的古诗,今天用在这里正合适!”杨庆贺和团队在干涸的水塘中步履维艰,前往箱变试验平台,一时间仿佛变身“李子柒”,在水塘之中采摘。
“这还没开始试验,双脚就有点不听使唤了!”杨庆贺带领试验团队来到试验平台,艰难的将双脚从淤泥中抽出,简单清理飞溅在工作服上的泥点子,打趣道,“果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是得加强锻炼。”
光伏站预试的特点,总结起来无非7个字--“点多,面广,时间短”。其中,看似最简单,实则最麻烦的,要数电缆的绝缘测量。因为每台箱变,都有两路出线,一条连接到高压开关室,另一条连接到下一台箱变。有些电缆的标识错误或者缺失,容易在运行期间给维护人员的操作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摇绝缘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核相,确保电缆标牌正确。
12号箱变离13号很远,走过去要消耗大量体力。杨庆贺抬头问道:“你们这里谁最年轻?”检修单位几个年轻人相顾而视,不知道杨庆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最终一个98年出生的小伙子举起了手。“就你跟我一起了,我们先去13号箱变,把BC两相短接接地,好了之后对讲机联系。”说完,不顾疲倦,换上胶鞋,拿着裸铜线,又一次跳入泥塘。平常坐船一分钟不到的路,杨庆贺两人走了十几分钟才艰难到达。
就在杨庆贺在唐光光伏站的泥泞之中艰难辗转腾挪之时,正在工位进行绝缘监督工作梳理的张二龙突然接到唐景光伏站工作人员的电话。
“张工,我们这里有个棘手的问题,能麻烦帮忙解决一下吗?”张二龙随即停下手中的工作,仔细聆听电厂人员的介绍。“昨天夜里15号高压侧C相套管闪络放电,当前已把箱变退出了运行,急需你们帮忙分析一下放电原因。”
为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张二龙与电站工作人员沟通把故障套管和同厂同型套管邮寄到实验室。
“套管外部存在明显裂纹及放电痕迹。”在对故障套管外观进行了仔细检查之后,张二龙随即用兆欧表对套管进行绝缘测量--只有100欧姆,绝缘值明显降低。多年的绝缘故障诊断经验让他初步断定是套管本身存在质量缺陷。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张二龙和同事决定对故障套管和同型号新套管进行试验及解体。通过X光检查、局放检测及切割解体分析,确认该型号套管存在因浇注工艺不良导致环氧树脂内部伴有气泡的“家族性缺陷”。
“套管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良,套管浇筑材料内存在气泡和杂质,设备投运后,套管内部气泡持续放电,进一步破坏绝缘介质,最终导致绝缘击穿。”
“谢谢张工,我们抓紧全面消缺!”电话里头,唐景光伏站的工作人员对张二龙啧啧称赞……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美好的一天,不同的时空,杨庆贺和张二龙,浇灌的是汗水与付出,剔除的是缺陷和隐患,收获的,则是一方绿水和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