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是集团公司卓越文化宣贯年,我们在5月份集中开展了卓越文化宣贯月活动,征集了一大批来自基层的卓越文化好故事。这些故事叙事宏阔、立意高远,真实再现了大唐人忠诚践行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发挥央企“三个作用”,以绿色能源点亮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使命与担当。这些故事生动鲜活、笔触细腻,深情刻画了大唐人为打造“国之重器”经历的艰难险阻、为守护万家灯火承受的孤独寂寞、为助力乡村振兴流淌的喜悦泪水、为铸就卓越大唐倾注的赤子情怀、走过的青丝白发……在故事里,看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不惧挑战、永争一流、追求卓越的文化力量;在故事里,读懂中国大唐打造“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的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成为美丽中国建设领军企业的不懈追求。为以文化人,凝聚力量,我们将择优陆续刊发这些故事,以飨读者。
在中原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大唐人,他们肤色的变化不仅与日晒时长相关,还与风机治理状态息息相关。他们的肤色从黄色、红色渐变为黑色,风机运行状态的指示灯从红色、黄色渐变为了绿色。
随着睦西13号风机叶轮和机舱在近百米的高空精准对接,标志着大唐河南清洁能源公司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最深程度的风机综合治理胜利结束,不仅为同类型设备治理提供价值参考,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更成为该公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诠释着厚重与力量,展示出大唐卓越文化的蓬勃魅力。
“黄色”的隐忍与担当
“你今天不给我解决,我就不走了!”一大早,该公司风机治理组协调主管黄龙飞怒气冲冲地走进三门峡当地移动营业厅。一向“好脾气”的他,为何突然情绪暴发?原来,在吊装作业高峰期,为了确保工期流畅,他从5点开始就电话不断,一天接打省内外电话118个,手机号被通信公司列入疑似诈骗监控名单,无法接打电话的他数次沟通无果,只能来到营业厅解决问题。
自从风机综合治理以来,黄龙飞几乎全天候“连轴转”。5个吊装工作面,物资供货、设备转场、道路协调,他一个个电话解决综合治理中的“梗阻”,确保治理高效进行。而同样隐忍的还有风机综合治理背后的技术人员。
“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卓绝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能在治理过程中每天总结复盘,不断完善技术措施和质量管控,为治理之路注入动力和信心。原计划要更换112台风机的液压系统,最后确定为通过换油、更换滤芯及电磁阀、油路清洗等措施进行治理,仅此一项节约400多万元。我们还要努力既治理好风机又能节省更多的成本。”生产技术部人员王瀚和同事坚持驻扎在风场,为的是能第一时间取得一手资料,及时调整优化设备治理方案。
“我原本是生产技术部的职工,‘三定’后到的风电场,到了以后最大的烦恼就是晚上睡不着觉,脑子里反复在琢磨着风机综合治理的事儿,每天一睁眼就是在处理风机技术难题。10年来我体重没变过,到了风电场两个月掉了9斤。大家都很辛苦也非常用心,我们都知道风机治理好了,安全生产基础就更牢固了。”风电场技术专工张肖飞说道。
“风机轴承限位开关和限位块安装位置肯定是错了!”综合治理组检修班副班长张亚飞在吊装前验收时发现这一重要隐患。一旦将安装错位的叶轮吊上去,意味着风机将长时间处于“限负荷状态”,损失电量可想而知。面对生产厂家的反驳,他和同事们眼神坚定、不慌不忙地逐一验证这一错误的发生逻辑,最后证实是图纸设计错误,让生产厂家人员竖起大拇指。
风机治理初期,他们土黄色的脸上虽略显疲惫,但心中在燃烧着红色的熊熊烈火。
“红色”的信仰与召唤
在风电场3号风机吊叶轮现场,“党员蓝盔突击队”的队旗迎风招展,该公司风机治理组组长郑志忠正和河南发电公司安全监督部负责人张红光,组员陈德强、李迎九监督现场施工。风机专项治理组共18人,其中党员8人,个个都是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行家里手。在该公司党委发出号召后,大家从不同岗位和专业迅速集结在一起完成风机治理重任。
天气炎热,工作要避开高温时段,为了确保安全,还要避开大风天、雨天。为了抓住仅有的吊装窗口期,治理组成员每天早上都是4点多起床,晚上下班没有固定时间。他们以计划为龙头,紧盯工期做谋划,结合现场实际策划吊装顺序,出现偏差及时调整,合理开展工作。
“现在三门峡地区有3个作业面,平顶山有2个工作面,全部都是高风险作业,点多面广风险高。我们是党员,更要严把安全、质量关,作为党员,更要冲锋在前。”郑志忠的皮肤晒得黝黑,在山顶上的黄昏里更显得黑亮,胸前的党徽是他的信仰。
“三定之后,风机综合治理组中一部分为火电企业转岗来人员,技术培训是一道难关。”为确保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为该公司储备技术力量,郑志忠带领团队立足实际需求、发挥技术优势,把握吊装等重要环节,全方位强化人员培养。该公司加强技术培训,组织所有人员对吊装作业检查卡、质量检查控制卡、三措两案等技术文件进行专题学习;开展检修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开工之前邀请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根据现场实际操作编写轮毂拆接线作业指导书,让所有新到岗职工均能按照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充分利用叶轮下架机会,开展电阻测试仪、对中仪、内窥镜等检测仪器的专题培训工作,通过现场实操使参与现场工作人员人人会使用。第一阶段风机综合治理结束后,治理组13人在短时间内具备了独立开展齿轮箱内窥镜检查、单独开展发电机对中、独立进行0.3万千瓦风机的调试以及风机常见故障处理等工作,为该公司发展储备了一批技能人才。
“黑色”的沉稳与担当
当设备治理的战斗打响,一夜之间,风电场全体人员进入到战天斗地的状态。
“我们风场主打一个关键词:吃苦耐劳。”刚上任没多久的副场长杨旭总结一个多月来的感受。“谁都知道风机综合治理这块‘硬骨头’有多么难啃,缺陷多、人员紧,压力从头顶直达脚心。既然公司下定决心医治‘沉疴’,我们就要鼓起劲、加满油,耐心找出方法,从目标中催生动力,扭转被动局面。”
风场维护部只有13人,一方面要维护运行风机的正常消缺;另一方面,要利用变桨轴承下架的机会进行内部系统改造和治理。平均一周的工作量远超同区域风场,但每个人心中都牢记增发电量是第一要务。
“有一次要定检三条线路,工作结束后,通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那时候已经是19点30分,如果第二天恢复线路,则风机就要晚投入运行,即便按照每小时1300度电来算,10台风机的损失电量很惊人。”维护班班长张满超说道。为了增发电量,他果断带领同事连夜作战,所有可作业人员全部上阵,一直到凌晨1点,通讯线路全部恢复正常完毕,他们才停下来歇口气。
这,几乎是常态。
“希望能早点实现按时下班的小小心愿,几个月不见的姥爷到家里孩子们都争着找,我回家晚、走得早,孩子都不找我。”谈起连续作战,杨旭眼里泛起泪光。
回想治理之初,该公司邀请厂家指导就风机状态进行检查、检测,组织技术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千方百计寻求综合治理“良方”。而经过反复排查论证、五次修改,最终确定了包含特定机型风机重新设计加强型轴承整体更换,同步实施人孔盖板改造、风机液压站、状态监测系统等改造的风机综合治理方案,以“一次做好”的理念,举全员之力全面攻克风机综合治理难关。
该公司将风机电量、利润落实到人,并开展电量损失率每月对标,同步依托增发电量、检修工时制、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奖励考核机制,切实将设备可靠性与绩效挂钩,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该公司设置综合治理百万专项基金,充分发挥17个技术攻关小组效能,激发广大职工大力开展风机综合治理,全力降缺陷的积极性。
数月来,他们肤色“渐变”的背后,是饱经风霜的磨砺,是担当作为的见证,也是设备健康水平逐步变好的“符号”。他们的辛苦山知道、风知道,追求卓越的信念也终将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点评:在河南清洁能源公司风机综合治理行动中,职工从“黄到黑”的肤色变化,对应着设备由“停到启”的状态变化,他们以追求卓越的信念、坚毅执着的态度、艰苦卓绝的付出,千方百计根治风机“顽疾”,打通制约企业提质增效的“肠梗阻”,开辟了风机综合治理新高度、新局面,为风机健康、为企业未来带来更多“希望”,以实际行动诠释大唐人“同心聚力 追求卓越”的鲜活形象。
师傅的“小尾巴” | [2024-09-09] |
夜行者 | [2024-09-09] |
“绿电”守护者的一天 | [2024-09-05] |
那抹“别样蓝” | [2024-09-05] |
修泵搭子 | [2024-09-04] |